2007年的中國鋼材市場較多指標屢創新高:粗鋼產量、市場價格、出廠價格、出口數量、海運費價格等等,這么多的新高歷史少有。同時“成本”一詞也成為2007年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,因為今年以來,原材料價格如鐵礦石及焦炭價格的大幅上漲,推動了鋼材市場價格不斷向上攀升。
2008年鐵礦石談判已經開始,據業內人士分析會繼續上調,并且漲幅從初預測的10%已經上調到了30%,鐵礦石價格的繼續上漲對于明年鋼材市場價格將會產生什么影響呢?為了改變我國在鐵礦石談判中所處的不利地位,日前發改委表示:國家鼓勵鋼鐵企業聯合起來,開展國際礦業合作,以多種方式到國外獲得礦產資源。而目前也有較多鋼鐵企業及貿易單位如鞍鋼、中鋼等積極參與到海外尋找礦產資源。
提到鐵礦石,就再說說印度鐵礦石。今年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同比也在大量增加,并且由于海運費價格的上漲,導致了印度現貨礦價格持續上漲,甚至使得三大礦石供應商產生了改變協議礦訂價方式的想法。
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2007年產生這些歷史新高數據?這么多指標都處于高位,明年的市場該如何運行呢?2008年我國對于進口鐵礦石的需求如何?
在2007年12月20-21日,中國聯合鋼鐵網于北京召開《第五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》上,原冶金部副部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將會做題為“2007年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態勢分析及2008年市場展望”的報告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羅冰生的報告為“2008年我國鐵礦石供需狀況分析”。